分类:阅读笔记 相关文章

用好AI还是得先提升自己 李继刚提示词笔记

李继刚去年10月的提示词分享视频,带来不少启发,记录如下。 提升AI输出质量,关键还是得提升自己 高质量的提示词给AI模型,才有高质量的回复。但高质量的提示词又是人的输出,所以最终还是要提高个人的积累。 李继刚研究一个主题,会先快速翻5本书,大概搞清楚关键概念。原因: 确保AI输出自己能接的住; 有基础的判断能力来辨别AI是否骗我; 清晰表达 如果你肚里有货,那么就可以引导出AI的高质量回答。 下一步就要清晰表达。 清晰表达是平时广泛的积累 培养对语言的敏感 角色引入的是行为模式 框架式的提示词是在规范行为模式 。 而让AI扮演角色,就是让AI使用角色的行为模式 。 例如马斯克代表着(冒险的精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《AI帮你赢》阅读分享会笔记

心态:不畏难 (收获:虽然平时也用AI解决一些问题,但比较惊叹于魔云兽对于使用AI的深度尝试,看来我还是要尝试多深度挖掘AI的潜力) 我要知道什么,AI解决什么 (会前的疑问:我要知道什么才能用好AI) 魔云兽提到的“白话-黑话-对话”算是一个解决方案,我只要知道需求,就可以让AI用黑话提出专业回答(解决方案可能超出我的认知边界,但我也可以让AI来解释和帮我学习,扩展边界) 提问(如何判断AI答案的好坏,书中提给AI的问题本身也很专业,那我到底要知道提高自己什么认知才能更好的使用AI) 答案可能是:螺旋的互动,在与AI互动的过程中,让AI教育自己,让自己成长。(顾:就算 AI 再强,我也不想放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做产品千万别像父母一样对用户说“为你着想”

作为开发者,产品经理,你是否想到一个超级牛的功能,但上线后发现用户却不怎么用。 为什么明明很好的一个功能,用户却不买账? 其实,这就像家长打着“为孩子好”的旗号,做着其实是对家长有利的事情。站在家长自己的价值立场上,思考出的结果,表面上对孩子好,其实只是对家长好。 李想造车,1万预算花在哪个配置 李想在他的《产品16讲》课程里,讲过一个案例。 他问工程师,如果增加1万预算,会给汽车增加什么配置,工程师回答各种各样:空气悬挂,大中控,铝合金车身。 他又问了一个问题,如果你去买车,如果预算多1万,你希望增加什么样的配置。这个时候90%的工程师回答:好点内饰。 李想的工程师,替用户着想,有多的预算给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AI时代学什么

也说说我对“AI时代学什么”的思考 简单答案: 对思考的思考 人性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思考,欢迎大家讨论: 即使再强的模型,你也必须问出一个好的问题 AI “遇强则强,遇弱则弱” AI在当前的语言交互模式下,AI是一个“遇强则强,遇弱则弱”的工具。 你提出一个好问题,他会给你一个高质量的答案。 你提出一个普通问题,他也只会给你一个普通答案。 如何提出好问题 而提出一个好的问题,取决于两点: 注意力 你的思维习惯和模型 所以关键是你的注意力在哪里?你又有着什么思维习惯或思维模型? 具体例子,同样是学习react,可以问不同问题。 模式1: react该怎么学 举个react的案例 模式2: rea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如何在twitter(X)上6个月涨粉10K

Dakota Robertson分享了他如何在6个月内实现twitter(X)的粉丝增长。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点。 值得借鉴的要点 X活跃用户持续增长,现有5.4亿活跃用户,未来几年可能翻翻。 GAP框架的内容策略(增长内容、权威内容和个人内容),帮助快速增长和建立个人品牌 “什么-为什么-如何”(What-Why-How)框架来构建帖子,即吸引人又 容易创作。 分享而不是假装成为专家:你不需要成为专家,只需要记录成长的旅程,grow in public,分享你比别人多知道的几步。 为什么在X做增长 增长潜力:Twitter目前拥有超过5.41亿的月活跃用户,预计在未来四年内用户数将超过20亿,这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用户提的需求是真实的需求吗?《李想 产品实战16讲》笔记

用户说的需求是真实的需求吗? 厂商提供的功能满足了真实的需求吗? 最近看《李想 产品实战16讲》,刚好回答了这两个问题。 什么是需求 需求是用户要解决的问题。 产品功能或feature不是需求;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底层需求。 用户提出的需求可能是表面上的需求。   案例: 用户需求:一个更长的电话绳子 实际需求:能够自由移动-无线电话   厂商想的功能不是需求,只是厂商自己的技能。 真正的用户价值,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,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,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。 顺着用户提出来的方案,去找他内心更底层的动机成因,从而创造性地去满足用户最底层的需求。 &n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我不学习我就被底下给蒙了,傅盛的AI思考笔记摘录与启发

我不学习我就被底下给蒙了。 能说出这句话,表明傅盛还是比较接地气的。 傅盛在最新的访谈中分享了许多关于AI的思考。听完摘录一些有启发的点:   互联网是生产关系变革,AI是生产力变革。 -启发:这次是真正的提高效率的革命,要抓住机会。   大模型,小工具 小公司不要去做通用型的工具。会被大公司一巴掌打死。 把事情往小了做。案例:换发型。 别跟我讲技术有多厉害,而讲这个东西在哪里应用在哪里应用里面,这个越具体越好。 -启发:讲究落地,有点类似于当年APP发展的时候,将传统的需要用另一种表现形式再做一遍,越小越好。   平台岗位最危险 这种其实叫做类翻译岗。看起来是专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谷歌训练一个AI模型竟花费1.91亿美元!揭秘中美AI领域的惊人差距

谷歌的最新AI模型Gemini Ultra的开发消耗了高达1.91亿美元,相当于美团2023年净利润的10%,甚至超过1589家上市公司净利润。 一个模型训练,耗费超过上市公司全年净利润 根据斯坦福大学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(Stanford HAI)发布的《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》,谷歌的最新AI模型Gemini Ultra的开发消耗了高达1.91亿美元,而OpenAI的GPT-4也需要7800万美元。 美团在2023年的年净利润达到134亿元人民币,其10%的利润才够训练一个Gemini Ultra模型的开发成本。同时,深圳A股的1589家公司在同一年的总净利润低于13亿元人民币左右,不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向雷军学习营销-心理效应角度

看完雷军的汽车发布会,感觉造车真不容易。小米汽车发布后热度非常高,大定量也非常好,恭喜小米。 个人对营销特别感兴趣,本着学习的角度,从认知心理的方向去理解,欢迎共同讨论。 锚定效应(Anchoring Effect) 含义: 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判断时,会以第一个可获得的信息为基准,并围绕这个基准进行调整和判断。恰当利用这一效应,可以为产品树立良好的品质感知。 演讲中的使用方法: 在谈到车辆性能时,将SU7与特斯拉Model 3、百万级豪车、保时捷等标杆车型进行对比,建立高端、高性能的品质感知,让消费者感受到SU7的卓越品质和价值。 稀缺性偏差(Scarcity Bias) 含义: 稀缺性偏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

深度休息反而加速学习

关键要点: 深度学习90分钟后,休息1-2小时,反而加速学习。 在学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插入10秒钟的短暂休息,让大脑在这些微休息时重放所学内容,能明显加快学习进程。 Andrew Huberman近期的一个访谈视频,谈到大脑学习的最新研究,强调深度休息的重要性。 Andrew Huberman是美国神经科学家、教授和播客主持人。他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和眼科学副教授,也是Huberman实验室的创始人。他的研究重点是大脑发育、可塑性和再生。 深度休息加速学习 学习是一个两阶段的过程:首先需要专注和警觉状态,这会释放出乙酰胆碱和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,为大脑中某些连接做好标记;然后在深度睡眠……

继续阅读»»»